中国中冶(601618)8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2025年1—7月新签合同额6113.4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8.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61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
7月28日,中国中冶(601618.SH)公告称,公司2025年1—6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5482.0亿元,同比降低19.1%。其中,二季度新签合同额人民币3175.4亿元,同比降低12.0%。
中国中冶(601618)4月7日在互动平台表示,2024年,中国中冶境外合同额为931亿元,同比增加47%,其中处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占比超过90%,在美国无业务开展。公司坚信,我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调整余地,财政政策有进一步扩张空间,未来随着专项债、特别国债等既定政策的落地,以及超常规力度提振国内消费的大背景下,公司所处行业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公司也将继续攻坚克难,彰显央企核心功能作用和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在今日上午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问及去年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加近千亿原因,中国中冶董事会秘书王震表示:一是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业主方资金紧张项目收款进度较慢,工程结算周期变长,导致工程项目应收快速增长。二是房建工程、政府或下设投资公司、钢铁企业两金回款困难,本企业房地产存货去化慢。三是公司应收政府款项金额增幅较大。小财注:中国中冶2024年应收账款2135.14亿元,较上一年增加约835亿元,增幅64.19%。
中国中冶(601618)2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2025年1月新签合同额877.9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3.4%,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3.1%。
中国中冶晚间公告,公司2024年新签合同额12483亿元,同比降低12.4%,其中,四季度新签合同额3566.1亿元,同比降低19.5%。
中国中冶11月14日公告,公司2024年1-10月新签合同额9578.1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11.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66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9%。
中国中冶(601618)7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2024年1—6月新签合同额6778亿元,同比降低6.1%,其中,二季度新签合同额3608.5亿元,同比降低8.9%。
中国中冶公告,2024年1-6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6777.9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6.2%,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人民币43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2.5%。
在中国中冶2023年度业绩会说明会上,中国中冶炼总裁助理、副总会计师、财务部部长范万柱介绍,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影响,整个2023年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比较紧张,尤其是民营房地产这一块,特别是像恒大、碧桂园、融创等房地产企业,在经营市场当中出现了一些违约,中国中冶作为施工方在回款当中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中国中冶12月13日公告,公司2023年1-11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11,91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人民币37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
中国中冶(601618)10月26日晚间披露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73.25亿元,同比增长17.7%;实现归母净利润81.84亿元,同比增长21.94%。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9.66亿元,同比增长14.99%。
港股基建股持续走高,中国建筑国际(03311.HK)涨超5%,中国中铁(00390.HK)涨4%,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中国中冶(01618.HK)均涨超3%,中国铁建(01186.HK)涨2.8%。
中国中冶公告,2023年1-9月新签合同额人民币9,81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人民币328.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6%。
中国中冶(601618)9月13日晚间公告,公司1-8月新签合同额888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8%,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318.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5%。
中国中冶(601618)8月14日晚间公告,公司2023年1-7月新签合同额8015.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6%。
中字头个股发力走强,中工国际、中钢国际涨超5%,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中铁、中国中冶涨超2%。
中国中冶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优先股募资不超过15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中国中冶(601618)5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2023年1-4月新签合同额421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
中国中冶(601618)4月27日晚间披露一季报,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44.53亿元,同比增长22.39%;净利润33.72亿元,同比增长25.77%;基本每股收益0.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