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迈向“量产元年”的关键节点,但围绕其是否真正实现商业化量产的争议正愈演愈烈。在11月中旬北京中关村举办的具身智能开放日及应用大赛上,多家头部企业如优必选、智元机器人、原力灵机等纷纷宣称已实现千台级出货甚至获得亿元级订单。
然而,行业内外对这些“量产”数据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直言,部分机器人在实际使用中故障率高,“买10台两个月坏5台”,并提醒需区分真实商业需求与政策或资本驱动下的“伪需求”。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专家李凯指出,真正值得采购的人形机器人必须能解决“高复杂度、高危险性、高成本”问题,并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闭环。
争议在11月进一步升级。优必选发布Walker S2量产交付视频后,遭美国Figure公司创始人逐帧分析质疑“后方机器人系CG特效”。优必选紧急回应并发布“一镜到底”无剪辑视频自证清白,虽未邀请第三方核验,但强调其订单和产能属实。业内人士推测,初版视频可能采用了“实机+虚拟增强”手法,虽非造假,但存在视觉误导。
总体来看,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确实迎来技术“涌现”、资本“虹吸”和初步“量产”三重特征,但距离真正大规模商业化仍有距离。行业需要更多经得起实战检验的产品,而非仅靠营销话术堆砌的“幻术式量产”。
网友讨论 11
科技老炮儿:
别光看视频炫酷,真能干活、少出故障才算数!
AI_Future_2030:
Figure创始人眼太毒了,光影细节都看得出来,国产厂商得更严谨。
韭菜观察员:
又是订单又是量产,结果股价微跌,市场用脚投票了。
RobotFan小张:
优必选那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新版确实真实感强多了。
冷静派投资人:
量产不是出几百台就叫量产,要看复购率和客户留存。
硅谷搬砖狗:
国内这波人形机器人热有点像2016年的VR,小心泡沫。
硬核工程师老李:
倒影问题确实是渲染常见bug,但不代表整件事是假的,别一棍子打死。
星辰大海梦:
支持国产!哪怕现在不完美,也要给时间迭代。
DataDriven:
建议监管层出台人形机器人‘量产’定义标准,避免误导投资者。
中关村打工人:
天天听老板吹具身智能,结果连扫地机器人都修不好……
量子波动韭菜:
利好消息一出就拉高出货,A股套路太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