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难题,A股市场还有一种地雷!

  • 作者:A股枢密院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8-11-13 20:05
  • 评论:4

A股有一个很奇怪的情况,那就是有些公司明明财报中净资产很高,却拿不出钱来,固定资产不多,现金流也差。还有些企业经营没明显变化,但财报计提了商誉减值后,净资产和利润都大幅下降,股价崩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这些企业都有一个不起眼的问题,那就是资产中的商誉比例非常高。

英国学者卡佐多在1859年第一次定义了商誉这个词: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商号等有关的一切。发展到现在,商誉的定义是企业并购成本与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差额。

现在社会企业并购非常普遍,但并购价格很少按照被购买企业的净资产来收购,往往是溢价收购。比如A公司为了加强自己的市场地位,花10亿收购B公司,但B公司的净资产是1亿元。

有人奇怪买卖不应该按实际资产来吗?不然,具备自我增值能力的资本都有潜在价值。现在这个B公司业绩极好,每年能带来2000万的收益,如果只按净资产1亿来收购,B公司的股东肯定不干,留下来五年就赚到这一个亿,凭什么卖?A公司为巩固市场地位又非常渴求收购B公司,自然就溢价收购。

但反映在财报上怎么处理?国际会计界对此也非常纠结,资产表里这个子公司只有1亿资产,那一场收购就让自己亏了9个亿?那业绩岂不崩盘了?于是为了保持A公司的财报平稳过度,这9个亿的差值就成了A公司的商誉,归入了A公司的净资产里,看得见却摸不着。

中国从92年才开始制定会计准则,95年开始把商誉划入无形资产范畴,但那时还叫“合并差价”,规定了商誉的摊销年限,摊销年限结束时商誉也就归零了。

但这样做也不太合理,假如A公司把B公司几年后卖给C公司,按B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可以卖10亿,但如果把商誉摊销,难道B公司只值五亿了?从这个角度看,商誉有时又有变现能力。

于是中国从2007年开始在企业财报中正式使用商誉这个概念,并且把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作为企业的净资产纳入上市公司的财报里。

和国际标准不同的是,中国不承认企业自身产生的商誉,只承认企业并购产生的商誉。刚才的收购案例中,B公司通过自身的盈利能力,产生了9亿商誉是不被认可的,只有被A公司以10亿价格收购后,才被认可9亿商誉。

这一做法等于鼓励了大量的上市公司,不靠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来做大资产,而是不断通过并购来做大。发行股份募集资金然后收购其他企业,甚至跨行业收购,成为了A股市场一个独特风景。

商誉体现的是被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更像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所以这个商誉其实是很难衡量的,主观性太大。对于上市公司过高溢价去收购一家企业的时候,往往有利益输送嫌疑。

比如华谊兄弟向阿里等发行股份募资30亿现金后,10亿收购了冯小刚的工作室,而冯小刚的工作室资产为零,这么高的卖价源于冯小刚承诺工作室的五年收益总值不低于6亿。即使完不成收益,只需要自掏腰包去补上差额就可以。

即使冯小刚工作室五年里一分不赚,他拿出6亿来补上自己还能净赚4亿,这笔金融运作显然很划算。但是华谊兄弟在账面上产生了10亿的商誉怎么办?慢慢摊销或者减值呗。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商誉体现的是被收购企业的潜在价值,是无形的,所以很难衡量,主观性太大。当上市公司过高溢价去收购一家企业的时候,往往有利益输送嫌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真正具有极强品牌效应的上市公司,比如贵州茅台格力电器等,因为上市后从未有过收购行为,其资产报表中的商誉居然为零,资产是实打实的钱。

而一些盈利能力极差,甚至业务亏损的上市公司却纷纷靠商誉来撑起净资产。比如面临巨额债券骗局的华业资本,财报显示净资产65亿元,但商誉却有33亿元,实际净资产还不到账面净资产的一半。

更比如坚瑞沃能收购沃特玛形成巨额商誉,但沃特玛未能完成业绩承诺,未来盈利预估与预期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坚瑞沃能不得不在2017的年报里承认收购属于失败行为,宣布商誉减值46.15亿元,直接促使坚瑞沃能巨亏36.84亿元。

商誉在被并购的企业出现业绩不达预期的时候是要减值的,在被并购企业业绩亏损的时候更是一文不名,需要对其减值计提完。此时对于并购的企业财报就是一场黑天鹅。坚瑞沃能的这次商誉减值,直接让其净资产从近60亿变成12亿,股价从减值前的7.7元跌至1.3元的最低点。

参照三季报数据,A股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共有2070家公司存在商誉,其中558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过10%,149家公司的商誉对资产占比超30%,21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50%,5家公司的商誉占比超60%。

例如星普医科拥有资产26.04亿元,其中商誉19.19亿元,也就是资产中有74%属于无形资产,可以说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典范。

其实国家也注意到了商誉这个泡沫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所以在2016年再度修改制度,把商誉计入了无形资产中。而IPO规定企业的无形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20%,让很多带着大量商誉的虚胖企业拦在IPO门槛外。

随着国家全力出手扶持企业融资渠道,A股的质押地雷已经基本扫除,整个A股迎来了全面反弹的大好行情。

但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市值越来越高,最近证监会更是放开了并购重组的限制,未来有些企业的商誉比重可能会继续扩大。藏在报表里的这项资产,可能会成为这些个别企业的达摩克斯之剑。我们需要对其保持警惕,远离一些商誉过高或者商誉估值过度的企业,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在大好行情中避免踩深。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右上角关注,谢谢!

—————— 分享 ——————

评论 4

  • 黄金炒赢 2018-11-14 13:54

    转发了

  • 原油牛市怎么办 2018-11-14 10:04

    转发了

  • 小猫151429413 2018-11-14 06:58

    本来就是骗人的游戏

  • 冷历史观 2018-11-13 20:48

    奇怪啥呀,都是做一锤子买卖,股东高管套现走人,去国外绿卡逍遥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