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当前内部不利因素较多,A股市场只好趋弱

  • 作者:炒股跟Z走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19-11-27 09:16

11月26日,在海外资金凶猛涌入的助力之下,A股终于上涨了。得益于MSCI实施上调中国A股权重,北向资金11月26日净流入逾214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08.76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05.53亿元,创单日历史新高。同时,由于MSIC首次对A股中盘股实施纳入,11月26日A股市场全天呈现“沪弱深强”格局。

截至当天收盘,沪指最终微幅收涨0.03%,收报2907.06点;深成指报9677.23点,涨幅0.53%;创业板指报1679.08点,涨幅1.04%。沪深两市11月26日合计成交3936.43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4200.53亿元略有缩量。

虽然说沪指收复了2900点,重新站上5日均线,但感觉上,还是太弱了。到底有多弱,来直观感受下吧。

11月26日两市成交不足4000亿元,买入卖出各一半,在买入的1918亿元里面还有214亿元北向资金,但大盘也就涨了一点点。今天(11月27日),没有这么多外资,怎么办?

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上市当日破发的情景终于出现了。11月26日的浙商银行上市开盘就破发,这是新股申购新规实施后首例。

长期以来,新股不败是流传于A股市场上的一个神话,现在,这个“神话”终于破灭了。再回顾下近期破发的新股——渝农商行用了10个交易日才破发;昊海生科用了5个交易日破发;久日新材上市次日破发;现在,浙商银行上市当天破发……

新股破发可以理解为底部临近的标志,但破发越来越快,又何尝不是市场越来越弱的信号?

最后,从11月26日盘面上看,钢铁煤炭等周期板块在短暂表现两天之后,后劲似乎不足。板块轮动加快,热点散乱,都是场内存量资金不足的信号。

内部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

11月26日是MSCI第三次扩容正式生效日,北向资金如期大幅净流入超200亿元,但依然无法助推A股市场选择方向。当天创业板指虽然涨超1%,但沪指几乎没挪窝——全天继续围绕 2900点窄幅波动。监测数据显示,场内机构资金11月26日尾盘突然大幅净流出。

由于市场缺乏显著的领涨热点,赚钱效应继续下降,致使场外资金持币观望的情绪较重。另外,临近年末,机构投资者锁定利润意愿较为浓厚。于是乎,11月26日陆股通资金和场内机构资金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一个大幅净流入一个大幅净流出,博弈迹象十分明显。

事实证明,仅有北向资金这一路增量资金发力,是无法有效提振A股市场的。其实,在外资持续净流入的背景下,沪指已经在2900点上下横盘了半个多月了,迟迟未能改变弱势震荡的格局。

目前来看,A股市场内部的不利因素依然较多。

首先是,MSCI初步扩容完成,2020年尚无新的纳入安排,对核心资产来说短期“利好出尽”,叠加机构年底存在获利了结、调仓换股的动机,前期强势板块出现显著回调。

其次,IPO扩容势头不减,“巨无霸”邮储银行即将登陆A股市场。在年末资金面不宽裕的情况下,市场的承接能力遭遇考验。

同时,减持猛如虎。近期多只个股因减持而股价暴跌,本周还有5股解禁市值超过20亿元。潜在的减持压力不可不防。

未来股指能否突破盘局,依然有赖于外部环境的积极变化,或是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提振;或是经贸关系获得实质性改善。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善之前,暂时还是以防御的思维去对待市场波动。

个股方面,经过几天的下跌,很多科技和消费股已经破位,由于机构仓位较重,后市超跌反弹的机会还是有的。只是要注意,趋势走坏之后,修复过程就会比较漫长,反弹毕竟不是反转。

周期股目前可能还没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在从上周五开始崛起的周期板块在11月26日再度陷入调整,这表明投资者跟风追涨的意愿依然较弱。市场共识还没形成,猛冲猛打的可能性不大,大概率也是各个周期板块(如钢铁、水泥、工程机械、地产等)轮动的机会。

总结

我们原先预计市场能够尽快选择方向,很可惜,迄今为止“市场先生”依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但有一点还是要明确的,市场节奏越拖沓,对多头越不利。因为年底各路资金总是会有一定的回笼压力,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日趋保守。

如果不能尽快扭转颓势,那么久盘必跌将再次成为现实。对于投资者来说,当下还是要注重防御——降低仓位和多看少动是较好的选择。

—————— 分享 ——————

热门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