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电股份(600416)5月27日晚间公告,根据湘潭市人民政府与公司签订的相关协议,公司分别于2025年3月31日、4月30日、5月26日收到湘潭市人民政府拨付的补助资金合计4000万元,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6.07%。
湘电股份公告,公司已获得湖南省国资委批复,同意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数量不超过39762.1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0亿元。
湘电股份公告称,拟定增募资不超过20亿元,用于航空电气系统系列化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磁悬浮轴承高速电机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储能概念午后局部异动,永福股份20CM涨停,安靠智电、星云股份、湘电股份、华自科技、宁德时代等快速跟涨。消息面上,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德时代的目标是将自己重塑为绿色能源供应商,预计开发和管理“零碳”电网的业务可能比供应电动汽车电池大“十倍”。
数据统计显示,10月19日,险资现身5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5583.79万股,合计持股市值达11.78亿元。东材科技、湘电股份、中炬高新持股数量居前,险资分别持有0.29亿股、0.10亿股、0.06亿股。
10月19日,社保基金现身4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合计持股7198.0万股,合计持股市值达11.01亿元。湘电股份、皖维高新、山东药玻持股数量居前,分别为0.27亿股、0.21亿股、0.15亿股。
湘电股份(600416)9月6日晚间公告,钟学超等7位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于2023年9月4-5日以中长期奖励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竞价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共计4.04万股。
湘电股份(600416)8月28日晚间发布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4.06亿元,同比增长0.51%;净利润约1.92亿元,同比增长50.87%;基本每股收益0.15元。
湘电股份(600416)7月5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5亿元-2.1亿元,同比增加45.08%-64.68%。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发生变化,特种产品收入上升。
湘电股份(600416)6月16日晚间公告,随着公司之全资子公司湘电动力的相关技术在“电磁能”产业领域的突破,围绕公司主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融合的良好契机,湘电动力拟与鞍钢股份、员工持股共同重建鞍钢科技,重建后鞍钢科技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
湘电股份(600416)4月25日晚间公告,公司与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成为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水源泵站同步电动机、变频装置及其附属设备采购项目的中标人,中标金额为2.09亿元,计划交货期为2023年三季度至2025年二季度。
湘电股份(600416)4月6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实现净利润为1亿元到1.1亿元,同比增加99.28%到119.21%。
湘电股份公告,控股股东湘电集团拟筹划战略重组事宜,重组方案尚未确定。截止目前,上述事项不涉及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不涉及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变更,亦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构成重大影响。(财联社)
在三季度新进入科创板的绿的谐波、容百科技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后,私募大佬葛卫东又重仓投资军工股湘电股份(600416),以定增的方式进入该公司前十大股东。
风电板块中已有8股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或前三季度报告,均为预增,以净利润预增下限来看,湘电股份、大连重工、金开新能增幅居前。
湘电股份(600416)7月7日晚间公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净利润为1.25亿元到1.46亿元,同比增加97.32%到130.47%。报告期内,公司主业板块产品销量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毛利率上升。(证券时报)
湘电股份(600416)4月7日晚间发布2021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0.26亿元,同比下降14.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47.27万元,同比增长5.6%;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因为风能公司股权处置后不含风电整机收入、以及风力发电机销量有所减少所致。(证券时报)
湘电集团消息,近日,湘电股份电气传动事业部成功中标昆山三一环保有限公司川恒项目。今年前三个月,事业部订单同比增长三倍,为首季“开门红”及全年生产打下坚实基础。(证券时报)
近日,湘电股份电气传动事业部研制的500kW集装箱一体式智能微网储能系统,完成了72小时连续充放电等全部性能测试,试验结果均符合设计指标要求,产品合格、成功下线。该系统具有集成度高、容量扩充便捷、放电倍率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等优点,可应用于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等领域。(证券时报)
日前,湘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健君带队赴上海,与上海玖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与采购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换电重卡”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未来三年,湘电股份将为上海玖行能源在“换电重卡”领域提供系统配套产品,合同金额达5亿元。本次协议的签订成为公司开拓节能降碳市场领域的又一次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