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最赚钱子公司启动上市!注册资本超38亿、营收128亿

  • 作者:U信通
  • 来源:互联网
  • 时间:2021-03-29 11:06

日前,招商银行发布公告披露:启动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上市研究工作,也就是说,这家中国联通有着50%股权的子公司将启动IPO。



根据2020年年报信息,招联消费金融总资产1088.81亿元,净资产110.23亿元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8.16亿元,同比增长19.3%;净利润16.68亿元,同比增长13.8%。



那么,这样一家招联消费金融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与中国联通有着怎样的发展关系,包括运营商在内的通信企业在金融领域又有着怎样的布局?



01

招联金融的由来


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招联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于2015年在深圳成立,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共同组建,我国第一家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38.69亿元



公司的经营范围:发放个人消费贷款;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境内同业拆借;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目前,招联消费金融股权结构为:中国联通持股50%;招商永隆银行持股25.85%;招商银行持股24.15%。其中,招商永隆银行为招商银行全资附属公司。即联通和招商银行集团各占50%



3月19日,招商银行在议案中还披露,招商银行拟收购同为“招商系”招商永隆银行所持招联消费金融25.85%股权。收购完成后,招商银行持有招联消费金融50%股权,招商银行集团持有招联的股权仍维持在50%不变。



02

招联金融的发展历程


招联金融2015年刚开始在深圳成立时,初始注册金为20亿元,在股东方于2017年、2018年两次增资后,后来注册资本金增至38.69亿元。



招联金融初期发展历程:


  • 2013年10月8日,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正式启动消费金融合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 2013年12月26日,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签署合作设立公司的合作框架协议。
  • 2014年1月,招商银行与中国联通成立联合筹备组。
  • 2014年8月29日,中国银监会批复同意筹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 2014年10月22日,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名称预先核准。
  • 2015年1月18日,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深圳召开,通过了《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章程》,选举常小兵为公司董事长,田惠宇为公司副董事长,聘任章杨清为公司总经理,戴任飞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 2015年3月3日,深圳银监局下发开业批复,获得金融许可证。
  • 2015年3月6日,完成工商注册。
  • 2015年3月18日,招联金融旗下好期贷、零零花两款产品率先试运营。
  • 2015年4月8日,招联金融联手蚂蚁金服,支付宝芝麻信用服务窗推出好期贷。
  • 2015年4月13日,招联金融联手国内互联网装修领导者土巴兔,推出“好期贷”装修贷服务。
  • 2020年,招联消费金融贷款规模在持牌消费金融同业中排名第一。


在此,回顾联通真正的启动混改时间为2016年,算来招联公司的成立还早于联通混改。但是看得出来,招联公司成立的背景也与联通混改的思路极其相似,也可以说是为联通混改趟路。


在深圳银监局核准成立的最初董事和高管名单中,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高层各占一半。最初,时任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担任董事长,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担任副董事长,与章杨清搭档的是曾任联通支付公司总经理的戴任飞,出任副总经理一职。



后来,戴任飞离职,2017年7月,招联金融的工商信息发生了变更,董事长由新的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接任,招联副总经理由同样来自中国联通的方一明接替。再后来,方一明调任江苏联通总经理,李翀接任招联执行董事、副总经理。



03

招联金融的业绩表现


2020年,招联金融实现了净利润16.68亿元,为中国联通贡献了8.34亿元的利润。


▲中国联通2020年报



▲招商银行2020年报



看得出来,招联消费金融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据2020年年报信息,招联金融总资产已超千亿,为1088.81亿元,净资产110.23亿元 。2020年,其营收净利双增长,全年营收128.16亿元,同比增长19.3%;净利润16.68亿元,同比增长13.8%。


据了解,招联金融开业以来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模式下的消费金融发展方式,其采用纯线上模式,审批快捷、流程简洁、体验良好等,极大满足众多人群差异化的消费金融需求。目前,招联金融现有注册用户人数已经超过5000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招联金融依托中国联通的优势资源,不断拓宽消费金融场景,升级金融服务,将金融创新与场景能力强强结合。其中,招联金融与中国联通线下营业合作,植入互联网信用支付产品“招联信用付”,并以“购机+分期”的低门槛优势,吸引目标用户进厅消费。目前该业务已覆盖全国29个省份,打通近2万家联通线下自有营业厅。


此外,招联金融率先在消费金融公司中搭建了互联网分布式架构、金融上云,核心金融系统采用云计算,建立了以“云技术”为基础的统一运营服务体系,保证其并发处理能力、数据容量处理能力、稳定性和扩展性。


除了招商银行、中国联通,招联金融合作伙伴还包括光大银行、南航白条、美团、京东金融、魅族、OPPO、土巴兔、浦发银行等。




04

互联网金融类业务的空间


除了招联金融,三大运营商在金融/支付方面同样都有其他布局,例如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旗下的中移动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联通的联通支付有限公司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预计未来消费金融还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据报道称,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即将突破19万亿大关,而消费金融公司区别于互联网小贷等“杂牌军”,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归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相当于正经“正规军”,消费金融的牌照含金量特别高,一些互联网巨头挤破头皮都没能拿到消费金融的牌照。


不过,近日一则最新动态同样值得关注:华为通过收购持牌机构,以100%的持股比例,成为讯联智付控股股东,正式取得了支付牌照。


3月25日,第三方支付公司深圳市讯联智付网络有限公司(“讯联智付”)发生工商变更,上海沃芮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沃芮欧”)从股东中退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为讯联智付唯一股东,顺利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获得支付牌照后,华为也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据了解,目前华为正在招聘大量与支付业务相关的岗位包括电商支付、移动支付岗等岗位。现在的华为,不止有手机和5G,这张支付牌照也许将是华为突袭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一张重要手牌。


尽管在过去很长时候时间内华为没有支付牌照,但其在支付领域的动作一点也不少。除华为支付外,还推出了手机POS、Huawei Card——中信银行、华为与银联共同推出的联名信用卡。此外,2019年11月,华为还分别与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金融科技研究合作备忘录等。


获得支付牌照后,以支付服务为支点,华为将重点打造钱包金融业务,消费金融等或成为华为未来的发力方向。对于华为而言,现在同样拥有了足够多的产品条线,收购支付牌照,显然不只是瞄准了支付业务,还有华为钱包以及背后整个金融服务生态系统。用户客群上,华为有天然的流量入口,坐拥3亿国内用户;消费场景上,华为有着覆盖居家、出行全消费场景的潜力,其在智能家居、物联网业务、智能汽车、系统生态等领域皆有发力。



公开资料显示,讯联智付公司法人王关荣,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上海农商银行副行长,还担任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等多个职位。

而简单回顾讯联智付的发展,也堪称一波三折。该公司最早由
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中兴通讯子公司,简称“中兴软件”)出资,成立于2013年6月。2014年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业务。不过后来在续展时,主动终止了“数字电视支付”业务。


2016年5月,中兴软件与证通股份子公司上海沃芮欧签署协议,以3.85亿元转让讯联智付90%股权。2018年1月,讯联智付再次发生股东变更。中兴软件彻底退出,讯联智付褪去手机厂商色彩,就此成为上海沃芮欧全资子公司。


同一时期,2016年年初,小米完成对捷付睿通的并购。小米收购支付牌照后,将其统一整合进旗下金融科技板块,即现在的天星数科。除了支付,小米现已涉及理财、借贷等更广泛的金融服务。


所以,以手机厂商获取支付牌照,进而布局金融,华为不是第一家。率先获取牌照的小米,已持续在金融市场活跃一段时间。目前小米金融旗下已覆盖网络小贷、保险经纪、融资担保、消费金融等多张金融业务牌照。


最后,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中国联通在混改后,与混改伙伴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的专业子公司。



除了今天提到的招联金融外,还有智网科技(与多家车企合资)、云粒智慧(与阿里合资)、云际智慧(与网宿科技合资)、云景文旅(与腾讯合资)、云镝智慧(与金蝶合资)、云盾智慧(与奇安信合资)、云启智慧(与网龙合资),以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一系列同类型布局,这些布局将来有企业发行上市或是盈利向好,都是运营商业务转型拓展中的一项重要支撑。



另一方面,不只是瞄准支付或是金融某一单一业务,以本次中国联通以及华为的动作来看,更多的是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扩张新型业务版图。扩大服务收入,布局新增收支市场,成为信息通信企业值得关注的重点。



编辑:杨超

校对:梓姬

来源:文章素材来源公开信息包括企业官网及年报,U学在线全文综合整理编辑。

—————— 分享 ——————

热门股票